陶瓷色釉料行業發展現狀解析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8-09
- 訪問量:12
【概要描述】業內人士都知道,陶瓷色釉料是每一件陶瓷產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除了表面有明顯上釉痕跡的陶瓷產品之外,沒有上釉的陶瓷產品也普遍使用了坯體色料,色釉料對于一件陶瓷產品來說,雖然沒有像空氣對于人那樣重要,但其重要性已經是舉足輕重的了,已經是陶瓷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我國陶瓷色釉料的發展現狀存在認知和評估的一些誤差,對此,我們通過近年來對整體行業陶瓷產品產能的考察及對色料行業的考察,做出
陶瓷色釉料行業發展現狀解析
【概要描述】業內人士都知道,陶瓷色釉料是每一件陶瓷產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除了表面有明顯上釉痕跡的陶瓷產品之外,沒有上釉的陶瓷產品也普遍使用了坯體色料,色釉料對于一件陶瓷產品來說,雖然沒有像空氣對于人那樣重要,但其重要性已經是舉足輕重的了,已經是陶瓷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我國陶瓷色釉料的發展現狀存在認知和評估的一些誤差,對此,我們通過近年來對整體行業陶瓷產品產能的考察及對色料行業的考察,做出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8-09
- 訪問量:12
詳情
業內人士都知道,陶瓷色釉料是每一件陶瓷產品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除了表面有明顯上釉痕跡的陶瓷產品之外,沒有上釉的陶瓷產品也普遍使用了坯體色料,色釉料對于一件陶瓷產品來說,雖然沒有像空氣對于人那樣重要,但其重要性已經是舉足輕重的了,已經是陶瓷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我國陶瓷色釉料的發展現狀存在認知和評估的一些誤差,對此,我們通過近年來對整體行業陶瓷產品產能的考察及對色料行業的考察,做出以下關于陶瓷色釉料行業發展現狀的解析,以期對業內人士的決策給出一定的參考。
陶瓷色釉料產量產值分析
陶瓷礦物原料年消耗為2.5億噸
衛生陶瓷、日用陶瓷、琉璃瓦西瓦產品幾乎都是百分之百的上釉產品,陶瓷磚產品至少三分之二也是上釉產品,而三分之一沒有上釉的產品普遍大量使用坯體色料,可以說陶瓷色釉料幾乎使用在每一件陶瓷產品中。
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10 年我國建筑陶瓷磚的產量為75.7566 億平方米;衛生陶瓷產量為1.7784 億件;日用陶瓷年產量達270億件,其中藝術陶瓷產量50多億件。建筑陶瓷、衛生陶瓷、日用陶瓷都是世界第一生產制造大國。陶瓷磚產品平均以每平方米消耗25公斤原材料計,2010年75.76億平方米的陶瓷磚將需要1.9億噸陶瓷原材料。計上1.78億件衛生陶瓷、270億件日用陶瓷(包括工藝美術陶瓷)以及沒有計入的琉璃瓦、西瓦等陶瓷產品,估計目前我國傳統陶瓷行業每年消耗各種陶瓷礦物原料約2.5億噸。
陶瓷色釉料年產值約300億元
近幾年隨著仿古磚產品的流行,仿古磚產品的產量越來越大,陶瓷磚產品中上釉產品的比例逐年增加,陶瓷色釉料的品種、用量都在不斷增長。最近全拋釉產品、微晶產品及噴墨印花的流行,不僅增加了新的色釉料品種,也大大提升了色釉料的用量。宏觀上來看,中國75.76億平方米陶瓷磚的產值約2500億元,色釉料約占總產值的8~10%,粗略估算我國陶瓷磚方面色釉料的產值約為200~250億元,如果涵蓋衛生陶瓷、日用陶瓷,我國陶瓷色釉料的市場總量約300億元。
2010年陶瓷色釉料年產量536.37萬噸
由于中國陶瓷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與消費大國,陶瓷色釉料產品也是世界最大的生產與消費大國,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色釉料出口大國。目前我國擁有各種色釉料生產制造企業2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約500多家,主要分布在廣東的佛山、潮州與山東的淄博。廣東、山東兩省的色釉料企業占全國色釉料企業總數的60%以上。
前面我們說過,2010年瓷磚產量為75.76億平方米,在75.76億平方米陶瓷磚中:30%的拋光磚(陶瓷磚總量25%的拋光磚使用3%的坯用色料);40%的瓷片(1000克釉/㎡);20%的仿古磚(320~760克釉/㎡);其中10%的仿古磚產品為全拋釉;10%的外墻磚(400克釉/㎡);外加0.5%的西瓦琉璃瓦(1200克釉/㎡)、衛生陶瓷(400克釉/每件)、日用陶瓷(15克釉/每件)。2010年建筑陶瓷、衛生陶瓷、日用陶瓷使用色釉料共計515.78萬噸;其中:成釉450.35萬噸、全拋釉6.07萬噸、坯用色料54.36萬噸、釉用色料5.02萬噸、色釉料出口20.6萬噸。合計2010年陶瓷色釉料產量536.37萬噸。
2010年中國色釉料總產值約為283.90億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色釉料出口國,2010年各種色釉料出口20.6萬噸,出口金額1.62億美元。出口平均單價790美元/每噸(折合每噸人民幣5290多元),廣東、山東兩省的色釉料企業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70%以上。按2010年我國色釉料產品出口的平均單價每噸5293元計算,我國2010年陶瓷色釉料的產值為283.90億元人民幣。這一結果與根據陶瓷產量產值所作的色釉料產值300億元的估算比較接近。事實上,這一計算結果應該是略偏低,大量使用色釉的仿古磚產量逐年都在遞增,對平均每件衛生陶瓷與每件日用陶瓷的釉料消耗都使用了偏低的基礎數據。更何況這里根本沒有涵蓋一些新興的色釉料品種,如:干粉釉、噴墨印花用墨水等。也沒有包含電工陶瓷、電瓷、電子陶瓷所使用的陶瓷色釉料。估計目前:成釉有70%是陶瓷生產企業生產的,30%為色釉料企業生產的;熔塊有40%是陶瓷生產企業生產的,60%是色釉料企業生產的;色料5%是陶瓷生產企業生產,95%是色釉料企業生產的。
陶瓷色釉料行業運行現狀解析
色釉料企業分布情況
全國規模以上的色釉料企業有五百多家,其中:廣東省有218家,山東省有142家,福建省有31家,江西省19家,湖南省有34家,江蘇省有18家,河北省有14家,其余省份共有51家。
色釉料企業主要分布在全國的三大陶瓷產區:廣東的佛山陶瓷產區有118家,廣東的潮州陶瓷產區有74家,山東的淄博陶瓷產區有125家,三大產區共有色釉料企業317家,占全國規模以上色釉料企業的60%以上。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國內色釉料行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在大部分色釉料市場處于主導地位。目前除噴墨印花的墨水還主要依賴進口外,其他陶瓷色釉料產品都已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并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國內陶瓷色釉料企業可以說品種齊全,各有專長,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一批優秀企業。
色釉料企業專業化程度低
陶瓷色釉料從陶瓷生產企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陶瓷生產制造的上游行業僅20多年歷史,實際上這種分離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不完全的,特別是成釉與熔塊,目前仍然有不少陶企自己生產制造大量的成釉與熔塊,如:宏宇、新中源、新明珠等大型陶企。某些陶企所擁有的熔塊及成釉生產規模在陶瓷色釉料行業都可算上較大規模。目前估計約70%的成釉、40%的熔塊、以及少量的色料仍還是陶瓷企業自己生產制造自給自足。
盡管如此,陶瓷色釉料產品專業化生產制造的比例一直在逐年發展增加,陶瓷生產制造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正在為大多數企業所放棄。
企業規模小而分散
我國陶瓷色釉料行業進入門檻低(投資、技術、環保等),整個行業大多數為小企業,小企業多而分散,很多色釉料生產小企業僅靠一兩個色釉料品種以及相應的一兩個陶企的業務關系而生存。同時由于大多數陶瓷企業貨款支付滯后,甚至拖欠貨款,信用欠缺,而導致色釉料企業資金壓力較大,企業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不僅無法擴大生產規模,也導致企業研發資金不足,產品質量控制升級及新產品研發得不到保證。陶瓷色釉料企業廠家多、規模小、分散幾乎成為這個行業目前的特點。目前年銷售5億元的色釉料企業甚少,銷售3億元的色釉料企業就是大企業。大多像樣的陶瓷色釉料企業的規模保持在5000萬~1.5億元人民幣產值之間。這種行業狀況與歐美發達國家的陶瓷色釉料行業的發展大相徑庭。
但是隨著陶瓷色釉料行業的發展,陶瓷色釉料企業的經營規模一直在不斷增長,一方面陶瓷色釉料專業化生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不少新興的色釉料品種(如:金屬釉、全拋釉、閃光釉、干釉等)相繼出現,這些新品種釉的出現往往使生產制造集中度比較高,而且目前大多陶瓷色釉料企業往往兼營其他陶瓷原輔材料。5億元產值的陶瓷色釉料企業近幾年才開始出現,陶瓷色釉料企業的規模將不斷壯大。
行業競爭無序
陶瓷色釉料行業進入門檻低,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低,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色釉料企業估計有2000多家,特別依附在一些新興的陶瓷產區。很多小型、微型陶瓷色釉料企業甚至連營業牌照都沒有,依托一兩個色釉料配方就投入生產。環保方面通過偷排、稅收方面通過漏稅來降低成本,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在一些地方處于魚龍混雜、各自為政的狀態,以短期利益為重,依靠一兩個關系客戶及某些潛規則偏安一方,罔顧行業整體利益。技術保密形同虛設,知識產權保護不力,行業本身不夠自律,互相挖人、挖技術、拼價格的現象隨處可見,人員流動性巨大,尤其是技術人員與出口部經理最為吃香,部分色釉料企業老板文化層次較低,跑業務出身,抓住某次機遇、某個客戶,搖身一變成了老板,小富即安、思維僵化,自大自傲的情緒彌漫,員工生活福利保障制度、培訓學習計劃滯后, 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后勁明顯不足, 嚴重影響了色釉料企業做強做大以及長遠的發展。
色釉料行業服務意識欠缺
陶瓷色釉料企業與陶瓷產品生產制造企業彼此是上下游關系,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全面合作、互動與服務意識在兩個行業間都非常缺乏。大多數陶瓷色釉料企業過于看重短期利益,缺少全面服務意識,而陶瓷企業一味追求購買更低價、付款條件更優惠的色釉料及原輔材料,沒有將陶瓷色釉料企業視為真正的新產品開發合作伙伴、戰略合作伙伴, 導致色釉料企業在整個陶瓷行業生產鏈中僅僅處在一個供應商的位置上,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嚴重制約著色釉料生產企業的發展壯大。
國外知名的陶瓷色釉料企業往往主張色釉料產品、產品開發、技術服務是密不可分的。陶瓷企業與色釉料企業緊密配合、各取所需、共同發展是上下游企業雙贏的發展方向?,F在隨著色釉料產品在陶瓷新產品開發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國色釉料企業的技術服務也在不斷增加,可以肯定陶瓷企業與色釉料企業之間的合作、服務、共同開發將成為這兩個上下游行業的主流。
國外企業紛紛進入中國
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陶瓷色釉料生產企業,如:美國的福祿FERRO 公司、德國的巴斯夫BASF、西班牙的陶麗西TOR?鄄RECID 集團、博耐德(Bonet)、奇美瓷(Quimicer)、意大利的卡羅羅比COLOROBBIA 集團、美高(Metco)、愛斯瑪格拉斯ES?鄄MALLGLASS 集團、意達加(Ita?鄄ca)、莊興萬豐(Johnson Metthy)等都在中國設有廠家和分公司,地點多設在位于華東的蘇州、昆山和上海一帶。還有大鴻制釉、萬興無機、星誼精密陶瓷科技等臺資企業。這些世界知名色釉料企業紛紛登陸中國,一方面給中國的陶瓷色釉料企業帶來了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競爭中給中國色釉料企業帶來了提升進步。
國內產品出口惡性競爭
2010年我國各種陶瓷色釉料出口20.6萬噸,出口金額1.62億美元。出口平均單價僅790美元/每噸(折合每噸人民幣5290多元);而進口各種陶瓷色釉料1.9萬噸,進口金額7899萬美元,平均單價4157美元/每噸。是陶瓷色釉料出口平均單價的五倍多。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色釉料企業產品出口的惡性競爭,實際上我國色釉料產品品種齊全,中國色釉料企業很多產品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占有主導地位,如:包裹色料、閃光釉等,但由于行業的自律不夠、競爭過度,我國色釉料出口價格過低。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我國陶瓷色釉料行業淺析
下一個:
無
上一個:
我國陶瓷色釉料行業淺析
下一個:
無
在線留言
客戶留言
描述: